
你空腹的时间越长,你的血糖就越高
标签:预防糖尿病
核心提示:
作为糖尿病患者,每天测量血糖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。预防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,肥胖者发病率高,常可伴有高血压,血脂异常、动脉硬化等疾病。起病隐袭,早期无任何症状,或仅有轻度乏力、口渴,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。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,晚期低下。糖尿病并发症常为阳性。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(160~180毫克/分升)时尿糖阳性。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。因此,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。糖尿病根治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。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,随着病情的发展,胰岛功能逐渐减退,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。比如什么时候测血糖?血糖正常吗?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。那么对于糖尿病人来说,只有测量方法准确,才能对自己的疾病有很好的了解和治疗。因此,糖尿病的测量工作不容忽视。那么,生活中测糖尿病有哪些误区呢?
你空腹的时间越长,你的血糖就越高
正常人空腹血糖3.9~6.1,餐后2h不超过7.8,各时段不超过11.1,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.5%。 还有一些关于测量糖尿病血糖的注意事项,我们需要知道。 也只有认识到这样的错误,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血糖状况,才能及时做出调整,避免并发症的发生。
测量糖尿病的错误方法是什么?
(1)测血糖,看情绪测试。
有的人不重视学生测量控制血糖的工作。今天我们高兴了就多测几次,明天努力工作忙或其它事耽误了就不测了。就算是出门也不会把测量仪带在身边,感觉太麻烦,也自我分析认为通过测量进行糖尿病不需要学习天天测,感觉他们不会有一个大问题。
事实上,这样的心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,可正是由于这种心理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血糖的上升。
(2)只测空腹血糖
这种人认为,只有空腹时才需要量血糖可以,饭后不需要量,也觉得没用。
专家表示,测量空腹血糖水平对医生的诊断和用药没有帮助。去医院检查时,医生其实需要了解糖尿病患者饭后两小时内的血糖水平波动情况,以便根据综合情况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(3)不管什么时候,都按照自己固定次数可以进行控制血糖测量
事实上,每天测量血糖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次数,而不是每天固定次数的测量。
例如: 早晨血糖处于不稳定状态,而进食后,糖尿病患者血液会出现小的波动。在这一点上,病人应该坚持每天进行四次测量。空腹吃饭,吃完午饭再吃午饭。
目前,如果身体状况已经达到稳定水平,糖尿病患者只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测量血糖即可。
(4)时间把握不正确
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:在吃完一个饭后的两小时,并不是指从吃完饭之后开始时间起算的两小时。